早上7点,李井荣把3头牛牵到地里去吃草;9点,协助镇村干部整治村小组卫生环境;11点,戴上“护林员”红袖标,开始他每日巡山工作;下午2点,检查22箱蜜蜂情况……信丰县铁石口镇上塘村贫困户李井荣,这样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
据悉,2014年以前,李井荣家庭人均年收入仅2500元,在县政府办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他凭借勤劳的双手,于2017年脱贫。家有五个小孩的他,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致使他从贫困户走向产业户? 发展到2019年的人均近7000元,收入翻了一番多,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生活之变:从“家徒四壁”到“产业户”
“李井荣2015年只养了2箱蜜蜂,今年养了22箱,还养了3头牛,是全村人的榜样,我们都为他竖起大拇指。”铁石口镇帮扶干部林敬生指着一箱箱蜜蜂告诉我们。
“在干部的帮助下,有了护林员工作、盖了砖混房、五个小孩读书有补助,但自己没有稳定的收入,内心总觉得不踏实。” 李井荣说,仅仅依靠政府救济并非长久之计,要想真正富起来,还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2015年起,李井荣转变思路,依托家附近野山花多的优势,慢慢探索养蜂产业。
起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养了2箱蜜蜂,可好景不长,因养蜂技术不成熟,蜜蜂飞逃。认识到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他经常向人讨教养殖技术,并自己买书来啃,还加了养殖微信群,渐渐成为了养蜂的行家里手。如今,因蜂蜜质量好,他的蜂蜜在朋友圈总会被“一抢而空”。
“去年我家收入有6万多,花着自己赚来的钱,心里踏实多了。今年家里养了22箱蜜蜂、3头牛,加上护林员的工资等,今年收入争取突破8万。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勤恳能干,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李井荣信心满满地说。
认知之变:从“种地养活自己”到“知识改变命运”
“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1次、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2次……”李井荣女儿李金燕自豪拿着大学四年的奖状告诉我们,“研究生笔试成绩超国家线36分,爸爸妈妈一直鼓励我们五兄妹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李金燕是家中长女,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些荣誉,是对她努力的最好肯定。
“之前还想着孩子们不需要读太多书,长大继续在家种地也能养活自己。但政府很关心我们,五个孩子都得到了教育扶贫,我们不能辜负党的好政策。他们几个都很争气,成绩都不错,希望他们能靠知识改变命运。”,李井荣从认知上彻底改变了,认识到了教育是最好的投资,不仅全力支持子女上学,更是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家贫困现状。
身份转变:从贫困户到小组长
“我们一致推荐李井荣当干枫树排小组长,他虽然是贫困户,但能吃起苦,组里大小事他都积极参与,我们信任他。”2014年10月,在上塘村枫树排小组户主会上,村民们纷纷推荐李井荣担任小组长。
“井荣这几年的变化确实很大,从2014年10月担任小组长起,生活上勤劳励志,工作上也处理得有模有样,有个事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村党支部书记肖水生讲起了李井荣的事来。
2014年12月,上任刚两个月,他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枫树排小组正在硬化通组公路,因为上面的项目资金有缺口,大家又不愿出资,导致硬化拖了好久。他硬是发挥“跑断腿、磨破嘴”的精神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大家一起捐钱、凑钱硬化通组公路,费了好大力气,最终凑齐了资金,硬化好了1100米的通组公路,解决了整个小组村民“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出行难题。
“既然当上了组长,就要为村民做点实事。”言简意赅的话语,像极了他的性格。李井荣是这样说,也是一直这样做的。他深知,这就是一个光荣的岗位,值得全力以赴去书写精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