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评论员:让解放思想在脱贫攻坚中成为常态

解放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到位不到位,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或成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让解放思想成为常态,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思想上的贫困。思想不解放,就很难拿出符合实际、具有创造性的改革发展举措,甚至会错过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机遇。比如,这次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国内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主动与贫困地区对接,希望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平台的流量优势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对此,有的地方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稳定供货渠道,使不少贫困户在互联网销售中获利颇丰。然而,个别地方缺乏创新思维和市场化意识,只看重GDP增长,忽视为贫困群众建立有效市场渠道,仍用固定的“招商思维”来对待新兴业态,结果是合作遇到各种阻碍,迟滞了以消费扶贫助力可持续脱贫的脚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现实中,面对农村劳动力结构、居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该如何调整产业布局、发展区域经济;对于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该如何加强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这些脱贫攻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排除一切妨碍脱贫攻坚的做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只有把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去,我们才能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为贫困群众争取更多的发展红利。

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胡思乱想,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以敢闯敢试的精神破解脱贫攻坚中的困难和矛盾,前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比如,选准主导产业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关键一环。在前人没有尝试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大胆探索,但也要因地制宜,坚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而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拍脑袋决策,盲目跟风,往往会带来产业同质化甚至是项目水土不服的后果,既损害贫困群众的利益,又损害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这种背离实事求是的做法,失去了解放思想的真正意义,应当坚决避免。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无论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还是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皆需要通过解放思想的“破”和实事求是的“立”来取得进展。让解放思想在脱贫攻坚中成为常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能更顺利地实现。


来源:学习强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