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文化新使命
奏响奋进最强音

芦溪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思想如炬 引领未来
灯塔引航 破浪笃行
从理论武装到舆论宣传
从文明实践到文化阵地建设
翻开芦溪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卷轴
亮点频现 催人奋进
一场场入心入脑的理论
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
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
奏响舆论宣传“主旋律”
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树起文明“风向标”
一个个向上向善的凡人微光
点亮“文明城”

惟守正者稳,惟创新者强。2021年以来,芦溪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新思想引领航向,以新使命凝心聚力,如静水深流浸润心田,如吹响激情奋进的号角,为芦溪推进“三三”目标、加快城市转型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01-
高擎伟大旗帜
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县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
丰富载体,理论学习往“广度”走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引领“全员覆盖”,通过书本学、线上学、实践学、现场学,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提高思想认识、感悟真理力量。三年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议32次、交流研讨22次,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2000余场。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芦溪县以集中学习、专家辅导、专题研讨、个人自学、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推动党员干部在真学、常学、深学中学出忠诚、学出信仰、学出信心、学出斗志,不断将理论武装引向入。

2
创新形式,理论宣讲往“深度”走
理说清、心讲热、情聚拢、劲鼓足。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宣讲方式,将宣讲内容融入到春锣、歌舞、戏曲等文艺节目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整合利用小报告厅、小广场、小书屋、小村史馆等“四小”服务点和乡村学校等各类资源,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活动紧密融合。组织开展全县基层理论微宣讲比赛,选拔、打磨一批视角新颖、语言鲜活的宣讲作品,凝聚起党群同心、感恩奋进的芦溪力量。芦溪县“萝卜抖法”乡村法律宣传队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在全省首届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中,芦溪县选送作品《春风十里到萍城》以总分第一荣获一等奖。在全省“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成果展演中,我县选送作品《“天使妈妈”刘小清》荣获全省一等奖第一名,《郭伯伯的摆渡人生》荣获全省二等奖第一名。理论宣讲作品《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作为我市唯一选送节目,入围第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江西省选拔赛(复赛)。

3
拓宽视野,理论阐释往“高度”走
研究先一步,理论深一层。成立县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指挥部,大力推进“五个一”重点事项,红色基因传承纵深推进。编印《红色袁水源》红色读本,拍摄完成《浴血荣光与凄美守候》《李德才:强渡大渡河的芦溪勇士》等系列微党课。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规范提升,袁水源红色文化园成功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色研究中心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举办芦溪县传承红色文化研讨座谈会、全市赣湘作家“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强赣湘边文学联合”红色之旅,组织3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集中观看大型革命采茶戏《一支枪》。作品《字里行间的信仰》荣获2022年江西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红色)讲解比赛优秀奖,作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闪闪的红星》荣获全市“家住安源”家庭红色故事大赛一等奖。深入实施青少年“代代红”工程,开发“红色小课程”体系100多个,培养党员教师红色讲解员55名、校内“小小红色讲解员”200余名。重点打造了芦溪小学、卢德铭小学、杂溪红军小学等红色教育示范学校,其中芦溪小学“511”红色阵地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扬。源南乡学校甘祖昌中队、芦溪镇中心学校卢德铭中队荣获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称号。芦溪镇第三中心学校罗阳老师荣获第七届江西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展示交流活动小学组特等奖。

-02-
服务中心大局
让主流舆论成为时代强音

近年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持续壮大主流舆论,以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展现芦溪高质量发展的新形象。


1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主旋律更高昂
聚焦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系列重大主题宣传,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引领舆论先声,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喜迎两会·亮点回眸”“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等专栏,高密度推出“百年发展路 共赴产业兴”“一品芦溪·如‘瓷’精彩”“‘溪’心·为民”“三比三看 争作示范”等专题报道,提振精神力量、擦亮奋进底色。其中,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做法分别在省委宣传部内刊《江西宣传》2023年第2期、第3期刊登。

2
媒体融合蹄疾步稳,正能量更澎湃
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加快建设县融媒体中心,组建融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形成“两微一端三号”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全力答好媒体融合这道时代命题。坚持内容为王,深入开展融媒体大练兵活动,在选题策划、表现形式等方面守正创新;强化技术赋能,着力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关键环节,打造立体多样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从“相加”到“相融”,传媒“舰队”集结出征,2023年,“今日芦溪”手机客户端发布内容38945条,“今日芦溪”抖音号发布小视频596个,点击量破万的小视频351条、破十万的75条、破百万9条。开展《新芦溪 新未来》《电瓷之都新突破》及中国电瓷电气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等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生产传播力不断攀升。

3
新闻精品层出不穷,好声音更响亮
始终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亮点特色开展策划宣传,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频频聚焦芦溪。2021年以来,在中央四大纸媒上稿99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稿16条,央视新闻频道其它栏目上稿48条。通过一个个精心策划的专栏专题、一组组精准聚焦的重头报道,有力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奋勇争先、追赶进位的精气神,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讲好芦溪故事、记录芦溪精彩、传播芦溪声音。

-03-
浇灌文明之花
文明新风润泽芦溪大地

漫步在芦溪街头巷尾,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文明,已经成为芦溪最温暖的底色。


1
文明创建精细精致
2021年以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建设更高质量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和补短板工作。2021年芦溪县在全国两届134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中位列第十三,在全省5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中位列第一。出台《芦溪县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全县1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共有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获评省三星级及以上所(站)。以项目化形式分批次实施共享单车规范化管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等全国文明城市专项整治巩固提升行动,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文明之花开遍城市的每个角落。

2
文明实践见行见效
从“一处美”转向“一片美”,从“美环境”转向“优服务”,从“广培育”转向“共践行”,推动新时代文明风尚润泽芦溪。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库,扩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组建64支志愿服务队,在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录入406项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时长65118小时,服务群众6.8万余人次。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爱心课堂”“亲情连线”、“爱心托管”等志愿服务新形式蓬勃兴起。“杜鹃花小屋”项目荣获全国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全省首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中,“杜鹃花小屋”项目荣获优秀一类项目,“普法惠民—法治暖人心”项目荣获优秀二类项目。

3
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重点打造了上埠镇涣山村、宣风镇珠亭村、银河镇墨溪村和源南乡南溪村4个县级移风易俗示范村;启动移风易俗专场巡演18场,萍乡春锣《移风易俗进万家》受邀参加第十一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连续两年举办芦溪县“不要彩礼要幸福”集体婚礼,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营造文明新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集好人微光、点亮城市文明,深入开展“芦溪好人”“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系列评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其中,张金秀荣登2021年8月“中国好人榜”、刘会兰当选为2022年第四期“中国好人”、刘梅秀获评2023年第2期“江西好人”及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目前正开展网络点赞评议)。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25人、江西好人23人。

-04-
坚定文化自信
以文化之魂焕发城市魅力

在浩浩袁水的润泽滋养下,交织、碰撞、融汇成灿若星河的芦溪文化。在这里,文脉弦歌不辍,文明生生不息。


1
文化强县战略有力推进
大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工作,投资1.13亿元的新型数字图书馆已完成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形成县级公共文化“四馆两院一场”格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活动,着力打好文化产业发展“攻坚战”,组织外出招商39次。截至目前,全县有规上文化企业13家,仙凤三宝园、袁水源红色文化园等文旅项目提档升级,袁水源红色文化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街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宣风镇竹垣村获评全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镇村。

2
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盈枝
加大文化作品创作力度,芦溪文学艺术家甘勋优、周炳涛、陈雨青等精心创作的文化作品中,有10余幅入选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第十四届中国漫画展等国家级展览。创新推出《芦萧溪水长》《出圈吧,芦溪!》等文旅歌曲。全面打造城市IP,推动创立“滋滋”城市品牌形象,挖掘设计了玩偶、摆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精心打造“灯彩艺术节”“端午龙舟文化旅游节“芦萧溪水新画卷”等5大品牌活动,其中第九届“灯彩艺术节”线上线下观众达20万人次,并被央视和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3
文化惠民活动亮点纷呈
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节假日和传统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精心举办“多彩非遗魅力芦溪”灯彩艺术节、“非遗进馆”“龙腾狮跃闹元宵”端午龙舟文化旅游节、“逐梦一品芦溪 幸福滋滋有味”广场演出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群文工作发展中焕发新活力。开展“百姓文化大讲堂”、公益电影放映、“群艺轻骑兵”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看得尽兴,乐在其中。

回望过去 信心更足
展望未来 步履愈坚
2024年的奋斗号角已然嘹亮
站在新征程上
芦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
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芦溪故事”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奋力开创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请输入验证码